山东科技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改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德育、美育、智育、体育、劳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合,构建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培育“有信仰、有情操、高素养、高品质”的优秀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党史育心”,将“德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奋斗史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品质,学校将党史教育作为理论来源,提升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举办以“初心一百年,心花朵朵开”为主题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启动仪式”,通过现场活动的形式体验党的宝贵精神品质;开设“初心一百年 心语款款谈”心语讲堂,通过讲述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生动感人的爱情故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组织全校大一新生开展“初心一百年,携手叙朝阳”心理主题班会活动,从党史故事中汲取心理发展动力,激发青年爱党爱国、奉献人民的人生信念。
二、“华美塑心”,将“美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将“中华之美”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用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沁润人心,发挥美育心理调节、改善心态的重要功能,塑造积极乐观的人格。每年定期举办“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日”、“优秀传统文化游园活动”,现场展示“醉情扎染、陶艺满满、刺绣风情、魅力汉服、剪纸风采、游梦书画、沙盘园林”等多个“心育”与“美育”相结合的项目。活动受到大学生热烈响应,累记线上评论抢票达20000余条,活动访问量6000余人次,3000余人在活动现场体验了陶艺、扎染、刺绣、剪纸等传统文化项目,在美的感染下舒缓情绪,塑造积极乐观的人格品质。
三、“智慧教学”,将“智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育平台,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提升人格素养。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进行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每年有7000余名大学新生完成必修课学习;同时灵活应用网络新媒体,把“直播”这种当下最流行的网络媒介改造为“直播课程”,用大学生最熟悉喜爱的形式来开展“嵙嵙心语”、“阳光讲堂”等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四、“阳光育人”,将“体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发挥体育运动对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将传统体育项目改造成为集“趣味性”和“协同性”为一体的趣味体能活动,激发大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学校每年定期举办“趣味心理运动会”“心理主题游园会”“阳光训练营”等活动,大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体能训练、团队游戏等游戏任务,在活动中激发“乐观、勇敢、坚韧”的人格品质。活动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2021年累积参与人数达3000人,其中专门面向学生心理干部的“阳光训练营”从2017年开展至今已经完成5期,1000余名班级心理联络员成功结业,从整体上提升了大学生的心理品质,营造了健康阳光的校园心理氛围。
五、“实践育人”,将“劳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灵活发挥劳动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开展多项动手活动和义务服务活动,促进大学生实现人格发展完善。每学期开展以“手工制作”为主的“七个一校园心理成长计划”活动,包括“手账制作”“涂鸦绘画”“物品收纳”等主题,学生可以活动中动手制作生活用品、创作艺术作品,选拔每期优秀参与者担任下期活动主持人,将心理发展成果反哺给更多大学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服务活动,积极配合青岛市教育局“心理专家进校园”工作,带领大学生赴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红军小学、青岛市开发区二中等10余家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进中小学”活动,为3000余名中小学生和家长做了十余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山东科技大学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调动各类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媒介、多项举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持久性,多次作为典型案例被“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日报”“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
山东科技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改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德育、美育、智育、体育、劳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合,构建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培育“有信仰、有情操、高素养、高品质”的优秀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党史育心”,将“德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奋斗史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品质,学校将党史教育作为理论来源,提升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举办以“初心一百年,心花朵朵开”为主题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启动仪式”,通过现场活动的形式体验党的宝贵精神品质;开设“初心一百年 心语款款谈”心语讲堂,通过讲述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生动感人的爱情故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组织全校大一新生开展“初心一百年,携手叙朝阳”心理主题班会活动,从党史故事中汲取心理发展动力,激发青年爱党爱国、奉献人民的人生信念。
二、“华美塑心”,将“美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将“中华之美”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用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沁润人心,发挥美育心理调节、改善心态的重要功能,塑造积极乐观的人格。每年定期举办“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日”、“优秀传统文化游园活动”,现场展示“醉情扎染、陶艺满满、刺绣风情、魅力汉服、剪纸风采、游梦书画、沙盘园林”等多个“心育”与“美育”相结合的项目。活动受到大学生热烈响应,累记线上评论抢票达20000余条,活动访问量6000余人次,3000余人在活动现场体验了陶艺、扎染、刺绣、剪纸等传统文化项目,在美的感染下舒缓情绪,塑造积极乐观的人格品质。
三、“智慧教学”,将“智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育平台,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提升人格素养。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进行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每年有7000余名大学新生完成必修课学习;同时灵活应用网络新媒体,把“直播”这种当下最流行的网络媒介改造为“直播课程”,用大学生最熟悉喜爱的形式来开展“嵙嵙心语”、“阳光讲堂”等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四、“阳光育人”,将“体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发挥体育运动对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将传统体育项目改造成为集“趣味性”和“协同性”为一体的趣味体能活动,激发大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学校每年定期举办“趣味心理运动会”“心理主题游园会”“阳光训练营”等活动,大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体能训练、团队游戏等游戏任务,在活动中激发“乐观、勇敢、坚韧”的人格品质。活动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2021年累积参与人数达3000人,其中专门面向学生心理干部的“阳光训练营”从2017年开展至今已经完成5期,1000余名班级心理联络员成功结业,从整体上提升了大学生的心理品质,营造了健康阳光的校园心理氛围。
五、“实践育人”,将“劳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灵活发挥劳动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开展多项动手活动和义务服务活动,促进大学生实现人格发展完善。每学期开展以“手工制作”为主的“七个一校园心理成长计划”活动,包括“手账制作”“涂鸦绘画”“物品收纳”等主题,学生可以活动中动手制作生活用品、创作艺术作品,选拔每期优秀参与者担任下期活动主持人,将心理发展成果反哺给更多大学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服务活动,积极配合青岛市教育局“心理专家进校园”工作,带领大学生赴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红军小学、青岛市开发区二中等10余家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进中小学”活动,为3000余名中小学生和家长做了十余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山东科技大学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调动各类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媒介、多项举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持久性,多次作为典型案例被“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日报”“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